“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来自苏轼悼念亡妻的词句据说在当代年轻人祭祖时默念的比例达32%,似乎没有更贴切的语言用来描述生死相隔了。又一年中元节将至,作为“亡灵世界的希望”,中元节承载着生者对逝者“食人间烟火老虎配资,度月圆之夜”的独特慰藉。就像余光中的两句诗所言:“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一、“三元”与“三官”
一年有三元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换句话说:一年中的月圆有三次重要的圆满,一次是元宵节,人间的灯节;一次是中秋节,人间的团圆;一次是中元节,它属于另一度空间,是亡灵世界的希望。中元之夜的月亮凉意倍增,盛着生者最深的凝望与温柔,更道尽人间最深的思念。 “三元”节日,产生于“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他们的职责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古人深信,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中元祭奠,不仅是尽人事,知天命,更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在那冥冥之中,我们相信:祖先将庇佑我们世代平安。展开剩余86%二、三大鬼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三大鬼节之一,道教称"中元",佛教称"盂兰盆节",是地官赦罪的日子,道门中会举行“中元普渡”,以三牲五果,度那人间鬼魂。相传普渡活动从开鬼门开始举行,包含唱经、放焰口、竖灯篙、放河灯等系列活动,招孤魂野鬼等进行超度,以积攒公益福德。 除此之外,另二大鬼节是清明节和寒衣节。清明节(农历三月)是以祭祖扫墓为核心,民间称为"发工资的日子",通过烧纸钱为逝者提供阴间生活所需。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主要为先祖焚烧纸制寒衣,象征为阴间亲人准备越冬衣物。三、中元节“5做”
1、祭祖老虎配资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不论贫富贵贱,各家各户都要准备水果、肉脯、酒、楮钱之物来祭祀祖先。中元节这一天不光是祭祀自己的祖先,因为地府放出了全部的鬼魂,所以在我们祭祀自己祖先的时候,也会祭周边的孤魂野鬼。除此之外,还会供奉“土地神”或“看坟神”,感谢其一年四季守护坟地,保护亲人平安。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麻谷巢儿是宋代中元节祭祀时使用的特殊器物,由麻和谷物编织而成,主要用于向先祖报告秋收情况。)中元节原是小秋,在祭祀时,人们会用刚收获的夏粮及新鲜水果作为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2、烧纸
古人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通过烧纸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为防无主野鬼抢夺,通常会在十字路口焚烧几张纸钱进行布施。在民间,人们通过烧纸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敬意,心诚则灵,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感的心理慰藉。除了烧纸钱外,一些地区还有烧衣、烧包袱等习俗。 在烧纸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特别是在城市区域应选择指定焚烧点或开阔空地,减少焚烧量,必要时准备水桶、灭火器,并确保火堆完全熄灭再离开。3、点河灯
古人认为“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而中元张灯则是在水里。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灯上写着死难者的名字,中元夜将河灯点上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表达思念之情,同时意味着将厄运随水逝之,一去不返。 早期先民以河灯祭祀水神,祈求航运平安。福建、广东沿海的“彩船灯”习俗即源于此,后演变为中元节放河灯。在中元节这一天,点河灯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河灯象征引路明灯,为溺水而亡的“水客”或孤魂指引归途,体现对亡者的哀思与祈福。现在,人们也通过放河灯祈求平安、丰收,灯上常书“风调雨顺”等吉祥语,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4、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这是因为“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寓意镇压邪祟,防止游魂滞留人间作祟。又因鸭子善水,民间传说认为其可驮载亡魂渡过冥河。中元节食用鸭子象征为祖先提供“摆渡工具”,助其顺利归家。还有传说是因为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渡河,河上仅有一座奈何桥,“使者”太多,桥上拥挤,于是活着的人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 吃鸭的习俗常见于南方,南方湿热气候使鸭肉成为中元节标配,衍生出啤酒鸭、香煎鸭等多种做法,比如广东、福建等地常以烧鸭、白斩鸭为主祭菜。此习俗在北方比较少见,北方多选择面食或其他传统点心。5、吃面羊
中元节吃面羊是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重要习俗,"羊"与"祥"谐音,面羊寄托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祈愿,古代因活羊稀缺,以面塑替代表达祝福。面羊即为用白面发酵后捏制羊形,剪出耳蹄,黑豆点睛,蒸熟后染色即成。 河北、山西等地有"送面羊"习俗,长辈赠予外甥面羊,源自"羊羔跪乳"故事,教育后代知恩尽孝。(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下一只小羊羔,羊妈妈日夜守护着孩子:夜晚让小羊依偎在身侧取暖,白天形影不离地带它吃草,遇到其他动物欺负时,总会用犄角勇敢保护。某日,母鸡讥讽道:"你瘦得只剩骨头,全被小羊吸走了养分!"羊妈妈怒斥:"多管闲事!"小羊目睹母亲付出,泪流满面地跪地发誓:"我定要报答您的恩情!"羊妈妈欣慰道:"你有这份孝心足矣。"从此,小羊每次哺乳都保持跪姿,以此铭记养育之恩。)四、中元节“3不宜”
1、不宜晚上晒衣服
在中元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在传统习俗中,古人认为中元节期间阴阳界限模糊,晚上晾晒的衣服(尤其红色或黑色)可能招致阴气侵扰,导致运势受损或身体不适,带来不吉利或健康问题。同时,从科学角度来讲,夜晚露水重、湿度高,衣物难干易滋生细菌,增加皮肤过敏或感染风险,尤其在夏秋之交的中元时节。因此,建议在日落前收起衣物,或将晾晒控制在室内。
2、不宜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老人们常叮嘱年轻人在这晚要下班早回家,避免独自夜行、靠近河边或偏僻处,可能会遇到不干净的东西。从另一角度来说,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熬夜容易降低免疫力,也会增加受凉或呼吸道感染风险。
3、办喜事、红色
中元节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传统上不宜举办婚礼、开业等喜事。新婚夫妇若在此日成婚,恐影响双方的吉利与幸福,尤其是用红色装饰,会冲撞人们对中元节的各种习俗仪式的庄重性。所以,最好避开此日,选择其他吉日成婚、搬家、乔迁等大事。
2010年5月,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莱芜中元节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祖先是我们永恒的根系,中元节是灵魂的归乡。这份敬畏非关恐惧,而是对生命源头的虔诚俯首;所谓传承超越仪式,实将先祖智慧淬炼为照耀后世的清辉。当暮色浸染河岸,一盏灯影便托起穿越生死的温情,昭示着:所有吉日,不过是让流浪的心找到归途的坐标。
忆故人、寄相思、展未来,中元节牵挂不止,想念不停,逝去的亲人们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老虎配资,但生活依旧将继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新的期待。逝者已矣,化作星辰守望;生者如斯,继续这人间的晨昏!
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发布于:北京市选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